鄭有傑《太陽的孩子》隱喻台灣 被女主角虧很「那個」
記者華少甫/台北報導
電影《太陽的孩子》由勒嘎‧ 舒米跟鄭有傑共同導演,4日晚上在台北電影節舉辦首映,電影取材自勒嘎‧ 舒米的母親舒米‧ 如妮的真實經歷,描述原住民部落因為「賣地換進步」的開發計畫而互相對立,女主角由阿洛.卡力亭.巴奇辣所飾演,身為原住民歌手的她首次獨挑大樑,受訪時對於拍攝過程侃侃而談。
▲《太陽的孩子》劇組(圖/台北電影節提供)
阿洛透露,在開拍前劇組特別讓她先去插秧,「現在的阿美族,沒有任何一個人種過田。」但因為拍攝這部戲,她不僅有這樣的經驗,還在開拍時看到了秧苗的成長,讓她非常興奮:「那是我種出來的,我好像完整了一個阿美族的實踐。」此外,她也回味拍攝時的點滴,「我在裡面有一場演講,必須要說服族人,當時我很想哭,一方面是心疼族人的環境,一方面也是很能體會舒米‧ 如妮的無助心情。」但仍不忘虧鄭有傑很「那個」:「他都不讓我哭!」鄭有傑在一旁聽了笑著說:「那場戲是他最可能哭的一場戲,但是一定不可以哭。」
鄭有傑因為因為這部電影,跟很多阿美族人變成好朋友,還多了一個阿美族的名字「嘠柱」,他透露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,「原住民的小孩,會因為各樣的原因,可能是資源,可能是環境,最後都會出去外面的城市闖盪,但到一個年紀後,就都想要回鄉。」希望能成功傳遞出一個現實的狀況,並想藉由這樣的方式來「以小喻大」:「這就很像台灣,很多人考上台大卻會去念北京大學,大家都會覺得台灣不夠好,想要往外國跑。」並希望這部電影能被很多人看到,「出去沒關係,但一定要記得你是誰。」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