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失戀電影」創傷症候群引共鳴!分手不是兩人期待的結局 是為了彼此更好

文/人物誌

人是對於「陪伴」有著高度需求的生物,導致「孤獨」往往被視為一種負面詞彙,尤其在剛經歷失戀、不得不面對孤獨時,因此而生的創傷症候群,必然是現代人不得不去了解且面對的課題。在影視作品中,失戀電影刻劃了人們經歷情傷的成長,電影真實細膩的描寫,令影迷得以找到共鳴,進而反思自身、得到成長。

所謂的「失戀電影」,並非等同悲傷結局的浪漫電影,失戀電影深入探討失戀後的情感起伏、心境轉變與成長,「分手」不是無奈的結局,而是為了使彼此更好的一種選擇,劇情節奏也較平淡、沉穩;悲傷浪漫電影則像《鐵達尼號》、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,因不得已的事件導致分離、善以悲愴發展使觀眾潸然淚下,劇情也具高低起伏且富有張力。

▲《戀夏500日》為失戀電影的代表。(圖/《戀夏500日》劇照)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「寂寞」被低估了 但人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

《戀夏500日》作為失戀電影的代表,在這部2009年上映的電影中,湯姆充滿浪漫幻想、深信生命中必然會出現真命天女,也因此在遇見志趣相投的女主角夏天時,湯姆在這段短暫的關係中過度投入;生性獨立且享受當下的夏天,不相信愛情的永恆,而是專注在每段關係的當下,湯姆彷彿就只是生命中的過客。基於認知上的差異,夏天在交往將300天時提出分手。

湯姆經歷斷崖式的分手時,情感創傷使他格外痛苦,自怨自艾、反覆回憶過往,卻也意識自己只是把夏天塑造成理想對象,只關注自己在這段感情得到什麼,計劃想像的未來時,忘卻了夏天的要求與原則。「有些人註定相遇,但不一定相守終身。」平淡接受一段感情的消亡不符常情,但在經歷失戀的過程中,思考《戀夏500日》予觀眾的道理,或許能作為安慰並使傷心人做好準備,來遇到下一個更好的人。

▲《午夜巴黎》。(圖/《午夜巴黎》劇照)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 ...

不盡如人意才是真實 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不盡如人意的

2011年上映的浪漫電影《午夜巴黎》,作家吉爾與未婚妻一家來到巴黎,在這段看似穩健的關係中,其實吉爾的志趣總不受未婚妻的重視;隨著劇情穿越不同年代,吉爾意識到自己正如同多數人,總嚮往著不屬於自己的年代,也遺忘了去看清當下的事物。在電影尾聲,吉爾勇敢切斷與未婚妻不健康的關係、拋下不必要的慕舊之情,並坦然接受失戀後,才遇見志同道合的對象。

當意識到自己疑似因失戀而有創傷症候群時,千萬別害怕尋求醫療幫助,正規的藥物控制與心理治療,及早應對以避免因失戀造成情感創傷。《午夜巴黎》吉爾遇見蓋比艾爾、《戀夏500日》湯姆遇見秋天,經歷失戀後的創傷才意識到自己在上一段關係的不是,也看見內心最真實的需要,失戀有時不是兩人期待的結局,但卻是需要的結果,試著不再為孤獨,而感到自身價值貶損的恐慌。

延伸閱讀

一見鐘情能天長地久嗎?重點在經營,浪漫並非是關係得以持續的理由

「往自由的車 叫割捨」〈大人〉:褪去愛情外殼,那是趟自己與自己和解的旅程

※本文由人物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※

熱門影音

即時新聞

剛剛
剛剛
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