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燈》林森北路條通秘密 康樂公園隱藏「日人墓園」都市傳說

記者林奕如/台北報導

林心如、楊謹華主演台劇《華燈初上》的高人氣,台北市林森北路上的條通商圈也成為熱門探景與打卡點。劇中設定的背景年代為1988年,充滿濃厚懷舊氛圍的場景設計與演員們的妝髮服飾,勾起不少五、六年級生共同的回憶。懷舊大師張哲生在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一書中詳細描述「條通商圈」的歷史背景與演變。

▲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1992年,臺北市林森北路夜晚街景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▲1992年台北市林森北路夜晚街景。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「條通是台日混血的產物。」張哲生在書中表示,日本人將東西向的巷道稱作「通」,因此日治時期被規劃為現代化高級社區的大正町裡,由南至北的十條東西向道路便被依序命名為一條通、二條通、三條通等,直至十條通,「條通」其實屬於複合式語言,結合了中文道路單位「條」和日文巷道的「通」,所以「六條通」就是第六條巷子的意思。

▲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1989年,林森北路地下舞廳內部裝潢與氛圍。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▲1989年林森北路地下舞廳內部裝潢與氛圍。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在「台灣錢淹腳目、台股飆升上萬點」的80年代,正是條通商圈最繁華之時,林森北路上的俱樂部有多種型態與營業方式,《華燈初上》劇中的日式酒店「光」,正是1980年時值日本經濟復甦之際,日商紛紛在台北設立分公司,而原本在日治時代就是日人居住之處的條通商圈,其濃郁的日式生活氛圍,自然而然地吸引日本人在此聚集;各種日本料理餐館、卡拉OK酒吧,以及有女侍陪酒的酒店應運而生,令條通商圈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極樂之地。

▲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1992年,日治時期留下的日本人墓園鳥居,被違建戶作為支撐房舍的建材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▲1992年日治時期留下的日本人墓園鳥居,被違建戶作為支撐房舍的建材。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而條通附近有林森公園、康樂公園,前身是第十四、十五號公園,但其實在此之前是1997年拆除台北市最大違建眷村,其歷史背景更可追溯到日治時期,當時這裡是一塊專屬日本人的公共墓地,名為「三板橋日人共同墓地」,曾任台灣總督的明石元二郎即葬於此處。1949年,國民黨政權退守臺灣,大批軍人眷屬及難民進駐了三板橋墳墓區,與葬於此地的日本人爭地。

▲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1997年,臺北市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地上違建拆除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▲1997年,台北市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地上違建拆除。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他們利用墓碑作為房屋建材或道路基石,在墓地舖上水泥,將鳥居兩側的石柱作為屋子的支柱,鳥居上的笠木則淪為曬衣的橫桿,就這樣打造出一間又一間克難的居所,形成了一處不屬於政府或軍方列管的「違建眷村」。對許多原本居住於此的居民來說,歷經搬遷與拆除甚至是後續安置計畫的迷茫與無助,也成為住戶與安樂市場攤商集體卻又獨特的回憶。

▲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2014年,林森公園裡的鳥居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▲2014年林森公園裡的鳥居。(圖/尖端出版提供)

《回到華燈初上時》是由報時光與《華燈初上》展開的聯名出版企畫,透過懷舊大師張哲生以累積數十年記錄臺灣人文、善於考據的深厚功力,帶領觀眾與讀者走進時光隧道,一窺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,以及條通商圈80年代華燈初上的繁榮景象。

▲《華燈初上》二季危機篇。(圖/Netflix、百聿數碼提供)

▲台劇《華燈初上》還原條通文化。(圖/Netflix、百聿數碼提供)

N刷《華燈》找細節!重回棄屍現場 發現蘇媽媽「5大死亡線索」

《華燈3》播出時間曝光!林心如甩霍建華巴掌超順手:憋太久了

吳慷仁《華燈2》18禁戲份被刪光!爆雷兇手「寶寶的戲有重要東西」

秦嵐、吳謹言《延禧》主僕變姐妹!新戲造型曝光網吐槽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※

熱門影音
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