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孤味》用蝦捲逼人哭!道出台灣女性出嫁後的為難

文/李昱昌

「林小姐,今天可是妳的大日子。」

陳淑芳的角色,身為母親,是孤獨的。她點出華人社會中,女性出嫁後的困境。她本人出生的那一天,同時是她老公過世這一天,她,究竟是陳太太,還是林小姐?身分上的各種矛盾,在劇情裡,不斷加強她的為難。而這種為難,也戕害了她身邊的人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▲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,以下同)

「這裡沒有什麼美林,我是陳伯昌的太太。」

丁寧的角色,蔡美林,是孤獨的。身為小三,把婚姻制度裡,破綻主義的重要性,提煉出來。她與陳伯昌是真心相愛,但在現有的婚姻制度裡,她無法有身分。

▲▼丁寧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「這舞蹈關於愛,要像接住你愛的人那樣。」

謝盈萱的角色,陳宛青,是孤獨的。身為大女兒,在片頭教著舞蹈。看似風流倜儻、隨風飄揚,但從幾句台詞裡,可見,當時第一次罹癌時,她可能不覺得有被愛接住。也就是說,她其實有想被接住。也許當年,她的母親,也並未好好接住她的父親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「目前來說,這樣的作法最自然。」

徐若瑄的角色,陳宛瑜,是孤獨的。身為整形醫師的那句台詞,可以推測,她會為了尋求和諧,想盡辦法。如同她在家中的定位,努力扮演維持和諧的角色:對上,完成母親要她當醫生的任務;對下,隱瞞(據她所知)父親曾經犯過的錯誤。這一切看似渾然「天成」,卻是她的渾身解「術」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「總之蝦捲要做好。」

孫可芳的角色,身為小女兒,被賦予帶動觀眾看故事的功能。從不了解家族的始末,到最後,因為她,個個攤牌,心結一一解開。母親把餐館交給她,除了代表延伸了家族本有的問題,最重要的,也象徵了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:
孤味,是一心一意,做好一道料理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小女兒,把母親、姐姐們、還有蔡美林的各種孤獨,各種一心一意,慢慢烹煮成了一道孤味,一間餐館專精的那道料理,一家人傳承特有的處世哲學。

她們當時的孤獨,
被捲成了一道屬於她們獨特的孤味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以上都是這部戲用心的地方,勾勒出台灣社會中,那個年代,時常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故事。這是我第一次,發現電影院大多都是奶奶跟女兒或媳婦陪同,有九成觀眾都是女性。由此可見,它的確深刻描繪了女性的各種苦楚。

▲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阿不過,這部戲,

對我個人而言,可圈,但不可點。
想要雞蛋挑骨頭一下:

「同樣是女人的心情,為什麼你不能理解?」

片中的女兒,角色設定都不太立體。小女兒的定位,過於功能,被刻意塑造成一問三不知的女人;二女兒,則莫名被設定成整形科醫師,讓人摸不清頭緒;而大女兒的部份,一樣,除了裝瘋賣傻的好演技外,看不出舞蹈老師的設定有什麼重要性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「一輩子做牛做馬,沒聽過說一句謝謝。」

也許有些人會認為,劇情不一定要處處呼應。但既然電影開頭用篇幅交代女兒的職業,這種加法,應該要是優點,而非虎頭蛇尾。

「蓮花摺痕要輕,花才開地自然。」

減法反而能是優點。蔡美林身邊的那些姐妹,沒什麼太多的設定,卻相當立體,非常生活化。

▲▼丁寧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「這是Battle嗎?」

《孤味》這部戲,從原本的短篇劇情,改編成大銀幕,明顯添加了更多想探討的議題。原本的主軸故事很精彩,拉扯正宮與小三、娘家與夫家的左右不逢源。可惜,多加了女兒的支線劇情,頭重腳輕,最後只簡略描繪她們相親相愛的畫面。

「你們為什麼不把話說清楚?」

也許,本來賣蝦捲的攤販,變成一家大餐館,就可能會有這種問題吧?蝦捲一樣讓人著迷,但其他料理,反而稍微喪失。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「孤味」的精髓。
「青春的味酸甘甜,好聽的歌免歌詞。」

但我個人認為,以上這些疑慮,覺得有些設定過多可以刪掉的部分,那些我認為瑕不掩瑜的小缺點,導演,倒是最後用陳淑芳演唱的歌,來回答我了:
「一齣戲的圓滿,怎樣會當演好看。」

▲▼《孤味》劇照。(圖/威視提供)

►►點我觀看【金馬57】相關報導
——
作者李昱昌
又叫雙日昌。法律系畢業,混過時裝界,得過一些獎,平時看一點電影,偶爾寫點觀影心得。

以上言論為個人立場,與ETtoday無關。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,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,投稿請寄 editor@ettoday.net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※

熱門影音
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