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/張洪量 當愛與憤青合體
【圖文提供/魅麗雜誌】
當你我還擠在KTV包廂中,直著脖子嘶唱永遠的雙人戀曲《廣島之戀》時,情歌王子已經默默結了婚,生了幾個孩子,邊作牙醫還邊寫了一本書。
時光呀!就在這停不了的風流遊戲與不夠好好愛你中……不斷地過去了,那丟不掉的名字沒有停駐過腳步,我們,怎麼還對著同一個畫面重複跳青筋呢?
他是歌手也是牙醫,為自己寫過一百首歌,曾經紅到KTV裡面幾乎每一個包廂都同時點唱他的《你知道我在等你嗎》。就像這首一夜爆紅的暢銷曲,張洪量的情歌傳遞的多半是對愛情的渴求,失落多,歡顏少,在年代稍嫌久遠的MV中,他的形象也被塑造成憂鬱而多情。然而,當我們幾人圍著木桌一起坐定,正要開始今天的訪談,他卻突然爆出一句:「這好像板門店的味道,你是負責審訊的北韓的情報官嗎?」眾人聞言大笑。就這麼一瞬間,曾經的憂鬱情歌王子,變成了今天的歡樂開心果。
不意外的牙醫人生
帶著夢想的創作才子之路
成為牙醫,不能說是意外,但是也不是張洪量小時候的夢想,「我的父親帶有濃厚的日本思維,他認為醫生是一個好職業,所以從國中開始,就一直跟我說,將來當醫生吧。我很會考試,上第一志願的學校和科系,絕對沒問題,但是每次到了緊要關頭,都因為迷戀某個女生,大意失荊州,所以最後去念了牙醫。」
張洪量從醫,一方面是順從家裡的期望,其實也因為矇懂的青少年時期,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,乾脆就順著父親的意願一路往前走。但是張洪量從小對音樂充滿興趣,國一開始就跟著老師學吉他和豎笛,後來也自學鋼琴,甚至跟著馬水龍等作曲家學作曲。到了大一他已經累積了一些作品,包括後來發表在第一張專輯的《祭文》,於是帶著自己錄製的Demo卡帶,毛遂自薦找了幾家唱片公司尋求發表的機會,「那時候滾石剛剛發跡,我和老闆段鍾潭分別坐在卡式錄音機兩邊,他聽完我的歌,就開始跟我聊一些風馬牛不相甘的話題,我心裡知道,他對我沒興趣。後來又到光美唱片,一樣碰了釘子。」
一直到畢業開始當牙醫之後,張洪量的第一張唱片終於發行,就以驚世駭俗的《祭文》為題,業績果然挫敗,「唱片公司跟我說賣的不錯,我猜是幾百張之類的,後來知道同一個時期的王傑一張唱片可以賣二十幾萬張。先是一愣,但是心中想,我一定有能力可以寫出大賣的歌,於是開始觀察暢銷曲的結構。商業的東西,包含的元素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多,我受過醫生的訓練,善於觀察,所以很快就得到結論,寫出《你知道我在等你嗎》。當然,這並非說把能賣的元素都加在一起,歌就一定暢銷,但是能賣的歌,一定要具有這些元素,卻是必然。」
不按牌理出牌
永遠性格分裂的異類
作為一個歌手,張洪量從來不是乖乖牌,因為他有能力獨立完成一張唱片,他也知道市場的需求何在,所以作品最後的形貌,關鍵反而在於他當時對市場願意給予的妥協程度,以及自己當時對自己的期望為何,「像《廣島之戀》也是這樣寫出來的。我寫的時候,甚至連KTV裡面,大家一面喝酒吃花生,一面唱這首歌的情境都已經想好了。這是進入商業市場不得不的妥協,我要以成功的商業作品作為籌碼,這樣我就有更多的機會為某些不具商業色彩,而可能需要嘗試一萬次才有成功機會的作品努力。」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