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關節/影視衰弱 台灣人腦袋壞了?韓國瑜應該要知道的背後3件事
文/膝關節
日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到宜蘭縣農會參與「百工百業」座談會,提到台灣的影視產業。他表示,用中國話發音的台灣,影視市場居然會輸給朝鮮話發音的南韓。「台灣人是不是腦袋壞了?這個一定要發展」,他強調,禿頭有好處,創造力很強,這條錢一定要賺。
▲韓國瑜資料照。(圖/記者屠惠剛攝)
韓國瑜式的談話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看得簡單化,去除歷史文化因素,討論起來,好像很多事情「似是而非」。乍聽之下很有道理,仔細分析根本沒有邏輯。
拿台灣、中國與朝鮮比就很奇怪。為什麼台灣講中國話,影視產業一直衰弱?
這個問題看看今年金馬獎就知道,台灣影視產業沒有衰弱,新生代的作品或是中生代的電影,請問韓國瑜有看多少或是理解多少?目前西進的台灣影視人才不少,留在本土創作的也不等同衰弱。
▲李安出席《返校》慶功宴。(圖/記者林敬旻攝)
韓國瑜的理解應該是,為何台灣電影沒有得到「說中國話的優勢」?為何沒在中國發大財?
那就要回到發行條件,中國現階段的代理發行就是一場大亂鬥,光發行中國本土製作的,外加好萊塢與其他語系的作品就夠了。台灣電影要能去中國上映,變數很多。
目前真的去賺到中國財的。如: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拿到8.2億人民幣成為台灣輸出第一,亞軍則是《我的少女時代》創下的3.6億人民幣。之前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則是整個華人市場都寫下驚人票房。
台灣電影本來要到中國發行上映就不容易,相對之下,中國電影來台灣上映,則是簡單許多,就是抽籤,一年保障十部中國電影上映。但中國有保障台灣一年可以發行幾部嗎?沒有。
台灣電影人才很多,電影要過去發行上映,變數很多,並非沒有人才或是賺不到中國話的錢。然後說台灣人真是傻瓜,為何南韓的影視產業用朝鮮話發音,可以轟動全世界?
▲韓片《與神同行》在海外各地大放異彩。(圖/采昌國際提供)
韓國的影視文化與作品強度,在2000年大換血之後逐年提升品質,其一是民族性問題,韓國人不服輸的精神確實值得尊敬,所以血汗拚命拍電影。其二是自己本土市場對於影視的支持,韓國以5000萬的人口來說,平均一人一年觀影次數可以達到4次,台灣約2次,足見觀影風氣差異,我們本土觀眾就是比較沒有那麼常進電影院呀。
其三就是韓國對於影視教育的細項分得很多,台灣在影視教育這塊確實弱非常多,然後學界跟產業斷裂,除了幾個系所跟業內比較有往來之外。所以拿南韓來跟台灣比就不太一樣。而且韓國影視工業就目前的整體輸出,可能在商業分數上的總平均水準是「世界第一」,連好萊塢可能都還比不上。
現在韓國強悍的藝術片更是獨領風騷,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《寄生上流》就大放異彩,目前聲勢驚人,除了被《時代雜誌》選為年度十大,現階段搞不好還能搶進奧斯卡最佳影片。
▲《寄生上流》是今年強勢韓片。(圖/CATCHPLAY提供)
然後,韓國瑜說,這條錢台灣都沒有賺到,包括電視電影的後製,現在被泰國、曼谷賺去,台灣人賺不到,而且沒辦法培養人才,台灣人腦袋真的有問題嗎?
我真的很想說,不是台灣人腦袋有問題。而是泰國花了很長的時間,時間點也很巧,約莫是2000年時期,由於泰國地利之便,有出色海景、地勢。加上當時泰國的海歸派電影人才喜歡發展技術,大量人才發展技術條件,用好萊塢1/3不到的價錢吸引沖洗、音效等後期製作。
加上設置單一窗口簡化外國團隊來泰國拍攝作業,儘可能方便行政作業。筆者自己也去過泰國參觀過後期與拍攝片廠,由於香港這些年不少後期也會直接去泰國做,便宜又快速,這些人才交流都會累積能量。而且對於歐美人士來說,泰國知名度真的比台灣高,這是事實,就連機場航班選擇性都比台灣多,所以這是泰國發展的優勢。
▲李安向許多國際大導招手來台拍片。(圖/記者湯興漢攝)
台灣這些年需要克服這些,李安招手後,引來馬丁史柯西斯來台拍片,盧貝松也來拍《露西》。台灣也都為了搶影視財,努力做好很多行政部門繁瑣庶務,這些韓國瑜知道嗎?用如此三言兩語就攻擊台灣影視人員的付出,不夠公允。把長期影視環境的問題,簡單歸咎政府不好,這樣公平嗎?
政府不是沒有投資,沒有大力輔導,如果一直說台灣人腦袋壞了?禿頭有好處,創造力很強,他有一整套政策,這條錢一定要賺。那麻煩他說明他的政策是什麼?我會很想知道,他的創造力到底是什麼仙丹靈藥。我想看看從電影產業上中下游他到底有啥對策。
本文出自外稿作家:膝關節
曾任春暉電影公司行銷公關,星報,自由時報記者,現任威秀影城公關資深經理。著《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》、《大人的戀愛》。曾任金馬獎等評審。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