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魂囚西門》值得看嗎?心理師連鬼都能治 看完最後一集就知不荒謬
文/Amazing
※溫馨提醒,以下內容有大量劇透,請自行斟酌觀看
由蕭敬騰、鄭宜農、郭碧婷、謝盈萱主演的《魂囚西門》,為今年的台劇復興,開啟了春季序幕,這部將心理諮商與靈異鬼神結合的懸疑劇,從一開播就受到大家熱烈關注。
(圖/《魂囚西門》劇照)
改編自心理諮商師作家九色夫的同名小說,全劇共六集,描述一位從美國返台的王牌心理師魏松言(蕭敬騰飾),在西門町的一處創辦了「綠之門心理工作室」,與學妹劉早雲(鄭宜農飾)一起工作。但是台灣尚未形成諮商風氣,加上魏松言本身固執的性格容易與個案起衝突,工作室遲遲沒什麼客人上門。
雖然沒有客人,可是卻漸漸有些靈異的不速之客到來──外表優雅美麗,疑似遭流氓鬼魂附身的女子余秀淇(謝盈萱飾)、在鬼門關前徘徊,因為過往戀情缺憾而無法離開的早雲奶奶(沈海蓉飾)、以及來自2036年的女高中生,疑似生前遭家暴虐待的瑪麗(詹宛儒飾)。
透過三位鬼魂的故事,《魂囚西門》想說的是心理學中的「未竟之事」,也就是如果心中有遺憾,靈魂就會一直往那個地方追尋,不管是人是鬼都一樣。所以心理師魏松言決定用他的專業,為這三位鬼魂諮商,解開他們心中的結,讓他們得以放下此生,好好往下一個階段走去。
在此同時,魏松言也面臨與女友(郭碧婷飾)感情上的挑戰,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他自己的心魔,藉由協助鬼魂的過程裡,其實也在救贖自己。
劇情節奏緩慢、角色堆疊不夠深刻
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,結合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心理學、神秘學、生命哲學等思考,原著九色夫的小說也非常受歡迎。但是改編成劇本後,整體的節奏、角色魅力、劇情堆疊都不夠深刻有力。
舉例來說,其中一條支線的余秀淇,在四次來到諮商室的過程中,並未隨著每次諮商,讓觀眾得到更多推進的訊息,只是不斷演繹在優雅淑女與黑道流氓之間的轉變。一直到第四集最後,才由余秀淇請魏松言代轉一封給哥哥的信,揭露出這條支線的謎底──她曾經是黑道大哥夫人,後來與大哥的弟弟外遇,兩人被追殺,弟弟因此死去,導致她在悲痛下幻想出另一個人格,所以並不是被鬼魂附身。
雖是為了將謎底與轉折留到最後,經由前面四集的鋪墊後才在第五、六集揭開,但是前面的漫長步調恐怕會讓觀眾失去耐心,沒辦法追到最後一集。我自己就是看了兩集就先放棄的觀眾,後來看到朋友說:「最後一集大反轉,居然到最後一集才變好看!」我才繼續把它追完。
※注意,還沒看過劇情的酸酸快回頭!下文有大量《魂囚西門》爆雷,請斟酌閱讀
(圖/《魂囚西門》劇照)
主角魏松言本身的故事,是全劇最大的爆點,在最後一集會發現原來他自身是精神病患者,在當年於美國執業時,因為其中一位患者的自殺,讓他失去名聲與執照,他無法接受這一切,在創傷壓力下選擇性失憶。女友為了幫助他重回現實,與心理師早雲一起規劃了專門的療程,讓魏松言在綠之門心理室假裝重新執業,藉由這個過程連結起曾經的記憶,頗有電影《隔離島》的影子。
不過關於這個爆點,觀眾在前面只能片段看到他的病患自殺的記憶,沒有其他更多線索可以拼湊。當真相揭開時,只會覺得「喔,劇本是這樣安排的」,而不是「哇,恍然大悟,難怪他之前某一段說了一句暗示的話」。
另外在角色刻畫上,魏松言本身的特質也未展現深刻,比如他原本在美國應是不可一世的驕傲姿態,而後重重衰落才能顯出落差,又或是在真相大白後,他說了爸媽從小拋棄他形成的心理傷痛,也只用一句話帶過,未在其他細節中演出對他性格的影響。角色堆疊不夠扎實,讓觀眾在最後的翻轉不夠震撼,是很可惜的地方。
期待看到更多心理疾病的解釋、與台灣諮商現況的描述
在議題部分,難得有心理諮商專業的戲劇,我本來很期待他會讓觀眾更加了解諮商,但是很多地方只用一句話描述,比如余秀淇的病症是「結離性身份障礙」,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,劇情並未就這個症狀給予更多的敘述,比如生成的脈絡、有過的案例、事後該如何給予治療等,只用了一句話破解,然後余秀淇就自動好了。
另外,因為主角本身是美國回來的諮商師,對於台灣與美國諮商風氣的不同,應該也是可以在戲裡頭再多提到的部分,讓觀眾可以大概了解現況,為何台灣的諮商不興盛,有著什麼樣法規、制度、觀念上的不同,美國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?
如果這些原本生硬、高冷的專業心理資訊,可以透過戲劇易懂的方式,同步傳遞給觀眾,一定可以讓本劇的獨特性與價值感再提高。
演員表演冷靜拘束,謝盈萱人格轉換精彩
最後來聊聊演員的部分。不確定是因為角色設定,或是演員選擇的表演方式,大部份時候整體表演都鮮少情緒起伏,偏向壓抑、冷感。
比如有一幕,是工作室疑似鬧鬼,物品亂飛、電視突然打開,還吹起一陣怪風。應該是要讓人驚嚇的場面,可是蕭敬騰和鄭宜農反應卻很冷靜,沒有害怕恐懼之感,甚至還平靜地說:「現在是怎樣?」整體氣氛無法真正懸疑起來。
角色之間的情感也不夠有說服力。比如郭碧婷與蕭敬騰的情侶之情,或是鄭宜農與沈海蓉的祖孫之情,都顯得拘束、冷淡,即使是後來劇情較為起伏的生死離別,或是彼此恩愛擁抱的場面,都還是讓觀眾覺得難有共鳴,無法同喜同悲,很像黏不牢的貼紙,感覺浮浮的,容易出戲。
(圖/《魂囚西門》劇照)
蕭敬騰、鄭宜農、郭碧婷三位都是我很喜歡的藝人,也有個自的魅力與特色,可能就是因為個人特質太鮮明,導致在戲裡他們一樣充滿「仙氣」,仍舊是他們自己,並未脫離自我真正進到角色裡,角色本身的設計也沒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。
唯一讓我看得過癮的,就是金馬影后謝盈萱的演出。要在淑女與流氓之間轉變,操著台語大罵髒話,讓人信服她體內真的有個流氓附身了。有一幕甚至要在十秒內轉換三次,時而嬌弱,時而暴戾,精彩的演出讓許多網友都一致讚嘆!不過因為旁邊的角色沒有一起飆戲,個人激起的火花還是顯得孤單呀!
(圖/《魂囚西門》劇照)
題材出發點創意有趣,整體呈現可以更好
雖然以上提了很多呈現上比較可惜的地方,但總體其實已突破近年來台劇的表現,希望他可以拍得更好,吸引更多的海內外觀眾呀!
在心理與精神疾病日益受到重視的現在,很需要這樣的一部戲,帶社會去認識心理諮商這件事,不管是諮商的方法、過程,心理師本身會面臨的挑戰,以及諮商能帶來的轉變等等,都需要更多的了解。
而本劇最特別的地方是,它將人與鬼的界線輕輕抹開了,讓我們知道在生命的不同形式裡,缺憾與失落都是一樣的。作為一個還活著的人,能做的就是正視心中的遺憾,努力把握還可以改變的時刻,不在死亡後仍緊抓不放,我們才得以跨越綠之門,開啟從今往後不同的生命,走向真正的圓滿。
題材創意★★★★★
劇情設計★★☆☆☆
角色刻畫★★☆☆☆
演員表現★★★☆☆
總體表現★★★☆☆
同步推薦心理/精神相關影集
如果你喜歡這類的影集,以下幾部再推薦給你:
1.韓劇《沒關係是愛情啊》:經典韓劇,由趙寅成、孔曉振主演,描述兩位在生活、愛情、家庭裡受過傷的人,如何相互療癒,重新面對自己,進而展開新生活的故事。
2.美劇《捫心自問》:從心理師保羅的角度出發,描寫他與個案的每週對談,呈現治療過程的狀況,一窺諮商的專業現場。
3.日劇《心理醫生》:由竹野內豐飾演的年輕心理師,以他獨特的治療方式,為每位到訪的患者抽絲剝繭,找到最適合的解方。
4.日劇《明日的約定》:井上真央飾演高中心理師,在面對學生自殺的懸案中,一步步揭示校園、家庭、社會面臨的精神壓力,以及她自己與母親的多年心結。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