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家專訪/陳為廷爆性醜聞前一天她在後座!傅榆:邊拍邊傻眼

記者林映妤/專訪

會選擇把陳為廷當作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主角之一,是因為傅榆在拍上一部紀錄片《藍綠對話實驗室》時,就發現對方自帶「主角光環」。陳為廷很熱血,是具有領導風範的知識型社運人士,出身偏藍家庭的傅榆,原本應該和這種本土意識強烈的人八竿子打不著,好不容易花了6年建立情感,對方卻突爆出性醜聞。

►►獨家專訪/金馬「獨立個體」發言掀風暴!傅榆4個月後露面哭了:這是代價

▲▼專訪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導演傅榆(金馬獎講台灣是獨立的個體那位導演)。(圖/記者張一中攝)

▲▼傅榆執導紀錄片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以陳為廷作為主角之一。(圖/記者張一中攝/七日印象提供)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▲▼傅榆執導紀錄片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「我本來對社會運動敬而遠之,上街遊行那種還好,激烈的我會怕。刻板印象裡他們(社運人士)都很討厭中國,而且都講台語,我的經歷就是會讓我對台語有點…恐懼。」

傅榆覺得陳為廷是一個很特別的人。找對方拍《藍綠》之前她先看了陳為廷的臉書,「他的光譜偏向本土意識,但卻轉了一則貼文聲援中國茉莉花革命。這跟我的刻板印象不一樣啊!我發現他會去看六四紀錄片,去上王丹老師的課,但同時又主張台灣獨立。他好像可以接受、探索別的可能性。」

▲▼傅榆執導紀錄片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▲傅榆一開始結識陳為廷(左)就認為對方很特別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陳為廷很熱心地邀請傅榆加入社運圈,還擔當媒介,介紹一拖拉庫的人給她認識。「他很會論述、喜歡閱讀,是知識型的人,說出來的話都有憑有據,不會意氣之爭,如果選擇這方向,他會知道為什麼選擇。」傅榆甚至透過陳為廷補強了社運知識和歷史,簡直像上了家教課。

難怪大家都想追隨陳為廷,自然而然跟在他後面,期待他做些什麼,相信他有可能去改變什麼。然後當他墜落神壇那一刻,悵然若失。

2014年爆出性醜聞前一天,陳為廷在車上向團隊坦承這件事,那時傅榆手持攝影機拍攝,人就坐在後座。

「當下很傻眼,又要拍,感覺很複雜欸!」傅榆的確很難受,「如果你是我,認識他這麼久,你會對他這個人有一定程度了解。他會做這些事,老實說一半驚訝,一半不驚訝。驚訝的是居然到犯法的程度,但有一半是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。」

▲▼傅榆執導紀錄片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▲▼陳為廷爆出性醜聞,從神壇一夕墜落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▲▼傅榆執導紀錄片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或許是父母早逝的家庭背景,影響到陳為廷的判斷和個性,造成他缺乏歸屬感和關愛。傅榆說,陳為廷對愛的渴求特別強烈,卻又很矛盾的不敢投入太多情感,因為害怕失去。當然這一切都不是犯法的藉口和理由,只是站在朋友的立場,維持客觀中立,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「6年可以認識一個人蠻深的,會看到不只表面,還有其他面向,所以更容易為他著想、在他犯錯的時候去嘗試理解他為什麼犯這些錯。當然不是說要為他說話,而是他會犯這些錯,是有原因的,只要是人都會犯錯,所以我想理解原因,讓這事情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,更深入思考每個行為、每個錯誤背後的原因,透過這樣去反省自己和社會發生的事,我一直都是用這樣的心態來看。」

▲▼專訪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導演傅榆(金馬獎講台灣是獨立的個體那位導演)。(圖/記者張一中攝)

▲▼傅榆看陳為廷,驚訝之餘也帶有心疼。(圖/記者張一中攝/七日印象提供)

▲▼傅榆執導紀錄片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。(圖/七日印象提供)

身為拍攝者,傅榆也很矛盾,有時理性看待被攝者的反應,有時又感性地心疼他。「像朋友或母性散發吧!很感嘆,沒辦法很有距離的去檢視他犯的錯誤,去罵他、批評他。光看到別人批評他就已經很多了,別人批評你的朋友比別人批評你更難過,所以過程中我比較會是在他很脆弱時陪伴理解他的人。」

傅榆不否認陳為廷是個充滿瑕疵的人,而世界上也確實沒有完美的人。「他在鏡頭上下是一樣的,雖然他很聰明,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,但他還蠻願意分享,不會只想讓大家看到他好的一面,他知道自己缺陷很多,要大家不要對他存有幻想。」拍片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,相較於檯面上許多風光人物,竄上神壇又迅速墜落的陳為廷,在傅榆眼中倒是真誠多了。

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4月12日全台上映,首映 x 奧斯卡募資計畫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※

熱門影音
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