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音樂、初衷抓到平衡 B'z火紅30年祕辛:適當轉型
▲B`z從1988年成立已經邁向第31個年頭。(圖/翻攝自Facebook/B`z台灣歌迷粉絲團)
文/麥仔
90年代日本開起了樂團時代,但是很多當紅的樂團到了00年後都開始走下坡,他們始終秉持自己的音樂理念,無奈遇到風格不被當下的市場接受而面臨解散,這邊跟大家介紹一個從80年代末期活躍至今的搖滾樂團長青樹B’z。
在1988年出道的時候,主唱稻葉浩志的嗓音高亢讓人印象深刻,但是始終都沒辦法在銷量排行榜上取得好成績,直到89年的Bad Communication搭上日本富士通FM TOWNS的廣告曲才開始逐漸打開知名度,如果有在關心90年代日本流行音樂的人一定都知道,因為與商業進行結合,從91年開始的Lady Navigation開始到96年的Real things shake,創下連續13張單曲百萬銷量的成績,創造一個「B’z神話」
有趣的是當年日本樂團有個潛規則,新人如果到第三張專輯還是不行時,那就要考慮是否有留下的必要,Bad Communication 發行時正好是第三張專輯,因此續了B'z的命,才有日後驚人的銷量。
很多人看到這邊會有個疑問,剛出道沒多久就開始做商業音樂,會不會有點本末倒置?眼尖的歌迷可以發現到一個現象,從95年Love Phanton開始,B’z的音樂風格就開始偏向硬式搖滾,之所以沒有因為轉型而導致銷量下降,跟早期就接觸商業音樂有很大的關係,可以總結這個狀況就是藉由長期商業先打出自己的知名度與音樂性,了解市場現在需要的音樂是什麼,再跟自己喜愛的音樂類型中抓個平衡點,這也是為什麼在90年代中期開始轉型後,J-Pop排行榜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B’z這個搖滾樂團的身影。
▲初期屢次被傳出不和的兩人,如今攜手走過了30個年頭。(圖/翻攝自Facebook/B`z台灣歌迷粉絲團)
為什麼這樣的搖滾樂團為什麼會持續走了30個年頭?稻葉自己說過不管身處怎麼樣的大環境下,創作動力來自於不遺餘力的態度,盡可能把自己的音樂態度放在音樂裡面傳達給粉絲,團長松本孝弘更直接說就是一個野性的直覺,要讓大家覺得「這音樂是可行的」。
2007年,B’z是第一個以亞洲音樂家的身分入選美國Hollywood’s Rock Road的歌手,電吉他教父Steve Vai曾經說過,「在搖滾的世界能有像B’z這樣的非英語圈樂團真的是個非常奇妙的事。」
2019年,B’z已經迎來了他們的第31年,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台灣歌迷即使不知道這個樂團,也聽過他們的歌曲,木村拓哉主演的《美麗人生》主題曲、山下智久主演的《零秒出手》主題曲,動畫《靈異教師神眉》的片尾跟《名偵探柯南》的片頭,相信已經挑起不少人的記憶了。
去年在30周年展覽聯名有許多大廠牌聯名,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G-Shock New Era跟迪士尼的米奇....等,個人認為B’z算是很成功的案例之一,在商業音樂跟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中抓出一個平衡,撐過90年代許多樂團崛起及解散的年代,不斷地能用新作品鞏固自己的地位!去年底專輯《Dinasour》獲得2018年Billboard Japan的最佳專輯獎。
如今兩位團員稻葉浩志、松本孝弘將在新的年度邁向55歲和58歲,每年的《B’z Live GYM》演唱會依舊一票難求,粉絲的年齡層老中青三代皆有,是個非常難得的事情,他們在創團初期雖然是以商業音樂打出知名度,但仍然用自己的音樂理念來鞏固這群死忠的歌迷,能說他們太商業嗎?倒也無法,至少能證明的是他們在音樂的道路上雖有自己的理念,有時還是得適當的跟現實妥協,路才能走得更長遠。
*關於作者麥仔,現任ETtoday新聞雲社群中心記者。有些題材不適合用報導形式呈現,因此部分文章以個人名義撰寫,以上言論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。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,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,投稿請寄 editor@ettoday.net。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