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趟名為理解的旅途 專訪《愛上卡夫卡》導演陳玉慧

作者 / 波昂刺刺

睜開雙眼,環顧四周。膠繩蔓延覆蓋的臉龐,甲殼覆蓋的蟲體佔據身軀。「牠」,或者依舊該稱作「他」,在床鋪抖動著不合比例的黑色觸手。抖動幅度逐漸擴大為掙扎,彷彿訴說對於新身分的「無法理解」。這無疑是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。以其文本改編舞台劇為故事基底,《愛上卡夫卡》講述男演員失蹤後,前後任女友的尋覓歷程。這是以《徵婚啟事》為代表作的知名作家陳玉慧,首部編導的劇情長片。

《愛上卡夫卡》劇照。(圖/高雄電影節提供)
▲《愛上卡夫卡》劇照。(圖/高雄電影節提供)

《愛上卡夫卡》的誕生來自於早晨的奇想。恰如《變形記》的「早上起來變成了甚麼」的荒謬劇公式。有一天早上醒來,陳玉慧起念:「我的先生假如突然被綁架,那會怎麼樣?」她延續想像開始聯想,劇本模型就此出爐。

不過,依隨導演由德國搬遷回臺拍攝電影,視野與觀點卻起了變化。劇本起先從外圍眼光發展,剪輯過程中她發現與本土角度大庭相異。基於創作者堅持,她將劇本跟著生活思維與周遭環境調整。她找回簡嫚書補拍畫面,電影第一人稱視角就此從法國女友Julie翻轉成劇場助理鳳梨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《愛上卡夫卡》劇照。(圖/高雄電影節提供)
▲《愛上卡夫卡》劇照。(圖/高雄電影節提供)

陳玉慧以舞台劇的方式,讓故事、角色情境與自身背景彼此相呼應。她於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後,便赴巴黎修讀戲劇並且定居。在巡迴演出與舞台劇導演Robert Wilson實習過程中,她累積龐大劇場經驗。她特別強調曾觀賞過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親身演出的《變形記》。當時波蘭斯基表示:「這部作品看似灰暗,其實他反倒認為是部幽默的黑色喜劇。」這句話帶給陳玉慧震撼。加上作家身分對於文學愛好的使然,以及利用卡夫卡暗喻己身與父親未解的關係,陳玉慧決定利用舞台劇版本的《變形記》貫穿故事軸線。除了文本連結劇場與電影,她更將邱比創作的音樂融入劇場支線,使得「舞」台感更形濃烈。

陳玉慧打破舞台╱現實的形式框架,以多線敘事結構去演繹《愛上卡夫卡》。她強調間接暗喻式表達的偏好:「我不要呈現爸爸的痛苦;我只要呈現小孩子生病的孤單。我喜歡這種間接的呈現對照。」她解釋這是文學的影響,寫作上她不喜歡直接去表白,戲劇上演員不必痛哭流涕表演情感流露。她說:「我寧可敘述相反的、間接的或是對立面。這是我的表達方式。」正因如此,在《徵婚啟示》或是本片前段鳳梨與Julie尋覓家聲的過程,都可察覺到陳玉慧慣於透過旁人去形塑角色個性。

《愛上卡夫卡》劇照。(圖/高雄電影節提供)
▲《愛上卡夫卡》劇照。(圖/高雄電影節提供)

《愛上卡夫卡》藉由前後任女友對照,勾勒出角色面對情愛變遷的理解。導演定義電影為旅程:「我喜歡一個旅途式的敘述......《奧德賽》就是這樣,它是旅途。旅途我們大概知道目標,就像人出生,目標最後一定會死。但是我們不知道中間會發生什麼。也許是命運,也許是偶遇。」

陳玉慧把創作當作旅途。在這趟旅途中,她呈現文字難以描繪的人生隱喻。跟隨故事推進,觀眾透過角色視野經歷了一趟名為「理解」的旅程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※

熱門影音
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