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樂融/豐華易主也只是時勢所趨
文/陳樂融
感傷一時,現實長久。若不問故人,睜大眼睛,豐華唱片易主的新聞只是茶杯風暴。
拿掉小燕姐個人光環,殘酷地說,現階段除了左右和田亞霍粉絲可能比較擔心外,多數大眾對豐華這品牌並沒有太多看法。
▲田亞霍(圖/記者周宸亘攝)
▲左左右右(圖/記者林世文攝)
同行則認為還收得太晚了。現在的世道有人要買不賺錢的唱片公司,簡直奇談,而且價格應該很難有多高。原始股東能順利脫手,安排老員工優退,而非無預警倒閉(如出版界盤商),已是勞資莫大福氣。
至於對台灣流行音樂界,整件事更近乎不痛不癢。豐華是早就佚失的飛碟王朝一點遺緒、反影,不像滾石唱片自己還健在,「滾石幫」也開枝散葉出中子集團、相信音樂集團,而飛碟元老一代,仍在實體唱片界戰場的,只剩另個聲量更低、幾乎只做每年高中畢業歌合輯的擎天娛樂。
難過當然是難過,難過是對老東家、老同事及自身回憶的一點拂拭。
但自憐是沒有用的,藝術家自憐也許還能增益其表演與創作功力,但經營藝術家的公司,不能。
看看周遭,做傳統唱片起家的華研國際、做線上音樂平台的願境網訊(kkbox)、做電視節目的友松製作、做演唱會的必應創造、做電影的影一製作,都順利走向資本市場。儘管上櫃上市不是萬靈丹,對經營心態與業績壓力也是另條不歸路,但至少是種遊戲規則。不然,不走資本市場,至少也得像福茂,靠著范瑋琪與韋禮安便能活得好好的。
▲張小燕 (圖/記者張一中攝)
「世道多荊棘,人情每用嗟,利名各有路,勤苦逐生涯。」不景氣還是有少數人致富,多數人也能生存;祝福還要打拼的人能找到下一階段出路,至於從飛碟電台到豐華唱片,當大家長太久的小燕姐,是該卸下擔子享點清福了。
●陳樂融
知名創作人、媒體人、策劃人。遊走於作詞家、作家、主持人、編劇、文化評論家、品牌及營銷顧問、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。
讀者迴響